2025-06-30
在教育部批准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于6月27日在西城校区创新创业路演大厅成功举办“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研讨会暨‘龙健杯’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
活动以“科创启航”为主题,汇聚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共探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促进石化高质量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新路径,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石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响应教育部“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成果与学分转换机制”改革方向。
活动现场创新氛围浓厚。出席嘉宾包括华南理工大学、肇庆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领导专家,茂名市科协、茂名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门代表,鑫茂投资公司、工商银行茂名分行等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校友企业、科技园在孵企业和茂名市龙头企业代表。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国玺强调,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学校肩负引领产业绿色转型重任。大学科技园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服务广东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核心平台。学校将积极融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化“需求牵引、学科交叉、场景驱动”的开放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学生科研项目与创新实践成果纳入学业评价体系,全力打造服务湾区产业升级的区域技术转移枢纽。他同时指出,大学科技园近期获评2025年度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数字平台--“科创广东”创新服务站(全省仅50家),彰显了学校在成果转化领域的突破。
研讨会聚焦政策解读与实践经验。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副秘书长陈祖儿进行了大学科技园发展最新动态分享。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研究员尹余生分享了“以优化重塑为契机,建设高水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经验,强调专业化运营与特色化发展。原肇庆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陈学年深入剖析了地方高校科技园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段林海教授系统介绍了园区建设成果与规划“官渡、高新、广州三园区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中心高新园区的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和建设中的广州园区AI+石化大数据,为科技园发展服务地方产业注入新动能。”这一布局与国内先进产学研理念相呼应。
作为活动重头戏,“龙健杯”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精彩纷呈。6家科技园在孵企业依次亮相,“智能诊断系统在石化装备中的应用”等项目展示其在智能诊断、绿色新材料、岭南特色农业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东华能源、广东粤桥等龙头企业和工行茂名分行等金融机构7名代表组成的专家组现场进行专业点评与对接指导。
本次大赛聚焦产业'卡脖子'技术与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推动“小实验室-中试线-大市场”转化通道畅通的实践,也是响应教育部“将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学生学分体系”改革方向的积极探索。
活动期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2025年4月29日启用广州总部,形成“茂名-广州双核驱动”格局)的最新进展备受关注。该研究院将整合湾区资源,与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聚焦石化装备智能安全、劣质油绿色转化等关键技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与新材料创新高地。
展望未来,孙国玺副校长勾勒蓝图:“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深化“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用户及金融机构”协同,通过“政策-经验-转化”全链条设计,全力推动大学科技园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标迈进。”到场参加活动的茂名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谢辉表示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加速打通成果转化应用链条,推进产业科技互促互强,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根本保障。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